智放营销

首页>动态新闻>行业新闻>美国“抵制”中国制造的背后,藏着这4个真相
 
2020-04-28美国“抵制”中国制造的背后,藏着这4个真相
   这几天有两种消息不绝于耳:

1、我国率先结束疫情,正积极协助其他国家战胜疫情
包括捐出大量物资和派出医疗组;疫情结束后将为我国百年不遇之大变局。



2、欧美一些国家频频甩锅中国
甚至自家后院的某些记者还作为先锋对WHO提出了敏感问题借此为美国提供甩锅弹药,用心不良,昭然若揭。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5日在《纽约时报》刊文指出,围绕疫情中美两国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但现在不是相互指责的时刻,现在我们需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欧盟的一位官员提出:新冠疫情结束后,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国家有必要对我国采取进一步行动。

甚至更有甚者,造谣说5G网络可以传播疫情,导致可能出现“火烧自家设备”的荒诞剧情。
这些消息听来听去,让国人不免生出三种情绪:
摩拳擦掌;“东郭先生和狼”的愤怒;“明天该怎么办”的担忧。
但是细想这两个系列的消息又是相反的,三种情绪也犬牙交错的互相咬着一方的肉,到底孰对孰错呢?


新冠结束后

世界格局将继续由实力控制所分配

    

世界格局的分配,是由国家综合实力(以下简称“国力”)所决定的,其一般定义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这是个现实问题,实例具体可以参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迅速蹿起的德国、一战和二战结束后的美国。实力决定位子,似乎没有必要铺开详述。
从这个角度理解,认为中国的国力会在疫情结束后迎来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是有理据的。但是这个大变革却未必一定是向有利或者不利的方向发展。
目前能看到的较有利因素为:
1、全球增加的流动性很有可能涌向中国市场。
中国可能实现“引资补链”、“引资扩链”,加速完成中国四大经济圈、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集群建设;从金融市场来看,帮助中国上市公司发展带来国际资金支持,从而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快建设产业链集群。
2、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体现为产业链集群化,比如苏州、重庆等地的电子制造产业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80%是在本地生产的。
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其他各国疫情严重、其他类订单下降的同期、甚至出现订单增加的趋向。
因此,中国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中国的基础。
如果我国的国力能在疫情结束后,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国力保持相对稳定且继续上升,则不需要过于担心美国带着各国“不和中国玩了”的结果。
再回想一下,战国时代,各国防狼一样的围堵秦国,最后还是没能把秦国堵在函谷关的后面。
联系一下美国从打贸易战开始后的一系列举动,对中国的围剿,在舆论和事实上早都已经铺开了。甚至更远一点,可以回溯到美国的奥巴马朝提出的“亚洲再平衡”战略。
因此,新冠疫情其实最多是美国手中的一张宣传牌,而不是引发美国要围剿中国的起因或者“里程碑”因素。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趋势

不会发生本质变化



中国已经出现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问题,而且还是未富先老,未来会越来越面对人力紧缺和人力成本上涨的困境。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整个中国社会结构不愿意倒退回1980年以前的经济上女性“主内”的状态。这在实际操作上降低了生育率提高的可能性。
因此推行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已经消退。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未来,估计中国要通过提高生育率、完成延迟老龄化趋势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国家甚至提出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借助引入外来劳动力,来补给中国年轻人的短缺,这是正视了这一发展现实。
加之欧美的孤立主义和单边民粹主义抬头,指望中国继续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依靠廉价生产要素、特别是低价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发展,已经不现实。
而且,这种产业链转移实际上更多的体现为产业链外溢现象。现在的全球经济已经是在工序层面的跨国分工,生产者会在各国寻找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将生产环节配置在合适的地区。
以转移到越南的工厂为例:越南相对于中国的比较优势是:
1、劳动力价格低廉;2、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在关税上的优势。
因此,无论美国是否要求封杀中国制造,中国都必须向中国智造迈进了。


中国出手,有人愿意出口

这就是传媒话语权的体现



中国虽然在GDP总值上实现了大跃进,但是在国际传媒的话语权上,基本是被缩限的。 
国内依旧标榜的国际主流媒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标榜的国际主流媒体,仍然是以美国和他的五眼同盟为主的传统媒体。
以美国和亲美国的发展中国家为口径统计,较具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媒体有: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BBC、经济学家。
如果以英国和亲英国的发展中国家看,排名少有不同,但是变化不大。从欧洲大陆的角度看,则还包括了德国法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再往东南亚地区推进,或者可以看见新加坡的《海峡时报》和香港的《南华早报》。
有趣的是,澳洲和新西兰的话语权其实并不特别深具影响力,最大的可能是他们偏居一隅、习惯性的被人涵盖在英联邦的伞下。但是,仍然足见英语在国际语言影响力中的独霸地位。
既然这是美国和他的五眼盟国(或者从美国人的想法说是“臣仆国”)的现实力量,自然要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才会出现中国在抗疫中出钱出力,但是却顶不过人家一张嘴、天天丑化你的力量。
这也是美国早先提出的所谓“锐实力”的体现。
这一锐实力是中国的短板,短期内无法得到系统的提升。这一现象主要与西方文化长期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相辅相成。


中国的崛起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的崛起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面对的是一百多年来西方以为它是世界中心的认知霸权。
从有形和有直接文字的证据看,目前国际实力的天平确实还在美国和他的盟国一侧。
更重要的是,在底层的文化上看,美国和他的盟国隐性认为世界是分等级的,自己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这种文化优越感,植根于殖民战争中对中国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产生的对中国文化的蔑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西方文化的根子与其说是来自于犹太的基督教文化,不如说萌芽自以希腊城邦当雇佣军为主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文化。
分析了这么多,中国要如何化解矛盾,有哪些问题要克服呢?

俯瞰历史的滚滚长流,没有一个苦痛不会过去,多难兴邦,中国人有自己的风骨,中国不会因为各种“甩锅“而停滞,总有坚韧的种子在萌芽。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