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放营销

首页>动态新闻>行业新闻>深度分享:没有报复性消费,企业还能靠什么逆风翻盘?
 
2020-05-07深度分享:没有报复性消费,企业还能靠什么逆风翻盘?
   

五一期间,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旅游进账只相当于去年的40%。


复工后的第一个消费潮,却并没有迎来人们一直等待的报复性消费。

虽然报复性消费没来,但能熬到现在,活下来的企业,还都在想尽办法弯道超车。


《吴晓波频道晓报告》发布的一组企业的“死亡画像”震惊全国,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有24.7万家企业倒闭,零售、制造、餐饮业尤其严重。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成为逆势增长的优等生,像“马路边边”火锅店,自2月14日节后返工后,点单连续几天处于爆单状态,每天平均近200单。


复工之后,报复性消费迟迟不来,如何逆流而上,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是迎来报复性倒闭,还是逆势爆发,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后疫情期间,抢占先机,迅速回血呢?


1
危机之后,“育人”成企业新痛点


三月以来,随着各地相继进入复产复工,各个企业开始步入正轨,尽管熬过了疫情,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还没能等来春暖花开。


企业一边是营业收入断崖式下跌,一边又面临人工、税收、房租和融资等巨大压力,迅速调整业务模式,转攻线上则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缓解压力的唯一出路。比如知名餐饮企业眉州东坡,也正在尝试到家业务,不仅仅是外卖,甚至也会做原产地直供、半成品、社区电商等,更深入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但同时,企业在进行业务的线上化转型,并完成了第一步经营战略的布局后,随着迈入后疫情时期,企业更需要积累针对组织、人才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下的业务环境,让团队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执行力,从而持续提供优质的在线化产品和服务。


其实,人才培养并非是疫情下企业才开始引起重视的。


近年来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构建从战略、组织到人的整体能力,同时将培训纳入战略规划,目的是开发人才潜在的商业价值,并确保人才发展能为组织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使学习更加便捷化,加上基础云的出现,让企业对数字化需求和数字化认知成本降低。


由此,多方面因素催生了线上培训行业的爆发式发展。


根据《培训》杂志发布的《2018-2019中国企业培训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企业培训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2937.4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但企业培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目前还存在几大痛点。


首先培训和业务不紧密,缺乏实战应用,结果转化率低。


企业培训行业在国内发展已经是二三十年,且都在高速发展,行业产能规模能达到四五千亿,但原来的商业案例、管理类课程,最早是学日本,后来是参照欧美,使得培训和业务结合不够紧密,课堂很热闹,但课后的效果不明显。


要把培训的成功体现在行动和绩效上很难,主要问题出在“教”和“学”的脱节上。


传统的课堂是以知识输入为主,讲师准备大量素材,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员被动地接受,没有机会练习,内容与实际业务不直接相关。学员在听课的时候,想的也许不是宏观经济,而是会暗自忖度:“这能帮我签订单吗?能帮我回款吗?”这就使得培训的结构转化率很低,效果不可视。


其次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随着企业培训行业的发展,企业也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对于员工培训基本上能保持积极的投入资源,但是大部分培训却缺乏科学有效培训后的评估机制。


由于培训工作缺乏严密得到反馈和定性定量的评估,组织很难客观的评价组织在员工培训上的收益,不能有效评估结果,员工的培训工作很可能在消耗了大量资源的情况下,没有实际效果,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还有现在很多企业的大多培训不连续,尚未形成体系。


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组织培训工作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


许多培训工作带来的效益可能要等到很长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来。企业不形成系统的培训体系,只注重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利于员工能力的真正提升,也很难发挥出培训工作的作用。


这几大痛点不仅仅是企业培训行业的痛点,解决好这几大痛点是企业培养好人才的关键性因素。


未来企业培训一定不是一个单纯HR或者培训部门的事情,企业如果不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很难在竞争格局里面有一席之地的,只有从企业家和决策层的视角真正重视这件事情,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而对于培训品牌而言,这段特殊时期,线下培训基本停滞,在线培训成为主流,但从长远来看,线上企业也应加大与培训机构、内容供应商、优秀师资和行业专家的整合,线上跟线下融合在一起,1+1>2,向企业输出最佳的学习服务。


咨询